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部简介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部成立于2009年,其前身是建于2001年8月的管理系。学部现有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和旅游管理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300余人。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课教师85人,其中正副教授39人,客座教授8人,2名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及博士高层次人才占比专业课教师的62%。有校级教学名师2名、十佳教师3名、师德标兵3名,宜宾市学科带头人2名,1名教师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同志被四川省委表彰为“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学部被评为“四川省党建标杆院系”,工商管理教学团队获得“宜宾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学部紧紧围绕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战略、四川省南向开放战略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宜宾市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以及“南向开放桥头堡”等经济社会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国际商务”加强“四川省教育厅水运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协同创新中心”、“宜宾市现代产业发展研究智库”等科研平台建设。近年来,教师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撰写论(编)著1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市、校科研课题100多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学部以社会服务带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强化国际化办学。物流管理是学校优先发展学科,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双创”成绩突出,紧密结合地方“港口与航运”打造专业特色;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和应用示范专业,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建设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学校培育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同时招收跨境电商方向留学生;旅游管理专业实行3+1培养模式,大四学生可以赴国外实习。财务管理是宜宾学院学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开办“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项目班”,该班学风优良,成绩优异,获得很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刘晓琴在F6(Taxation)全球统考中取得中国大陆单科第一名的好成绩。学部承担了1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2门省级精品课程项目,3项校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曾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学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专业实验室17个,实习基地18个,就业基地23个,“双师双能”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0余项。2017年,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该成绩在四川省同类高校名列第一。近年来学科竞赛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省级奖30余项。承办“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点,成功举办两届“四川省大学生白酒品牌营销策划大赛”,在四川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力,已经成为我部对外交流的名片之一。
这里是国家公务员的诞生地,准经理的摇篮,商界人才的基地,经济管理类师资的园圃,这里是您理想的学苑,是您美好未来的起飞之地!
2021年招生专业:工商管理(本科)、财务管理(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物流管理(本科)、旅游管理(本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45097、3530982
1、工商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是四川省一流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通过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引进国外优秀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实行中外专家合作教学、中英文双语教学,正逐渐形成国际化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师资强,专业教师团队获得过四川省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宜宾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承办了四川省“大学生白酒品牌营销策划大赛”等。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就业去向:在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如企业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企业文化专员、办公室文员、统计分析人员、财务经理、运营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现场管理专员等;通过考取公务员、选调生等在机关任职;或在金融机构成为专职财务人员;自主创业等)。
2、财务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强,专业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高,设立有“企业讲师进课堂”制度;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实践能力,重视实验室建设,引进多种主流软件用于实验教学,教学计划安排有较多实践与实验课;注重执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普遍能考取相关资格证书,ACCA方向班学生在全球考试中成绩优异,通过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核心课程: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软件、成本管理会计、税收实务、审计。
就业去向:在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管理、税务、审计等工作,以及考取财政、税务和其他机关的公务员等。
3、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多学科交叉联动,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厅水运经济研究中心等专业发展支撑平台。充分运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仿真操作软件开展实践教学,通过省级教学综合改革项目建设,建立了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双语课程和核心课程教学体系。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统计学、金融学、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经贸英语、跨境电子商务等。
就业去向:在机关、事业单位,进出口企业,海外投资企业,外资企业,金融企业等从事外贸管理、进出口业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初级财务及业务管理等工作,可从事国际市场调研、策划及国际贸易纠纷调解的辅助性工作,从事各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4、物流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学校将物流工程(口岸经济与港口物流学科群)确立为优先发展学科,力争建设成为四川省高校“双一流”学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多个物流综合实验室、物流ERP沙盘、物流操作及仿真软件;注重校企联合培养,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8个,“双师双能”培训基地1个;注重项目驱动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有1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国家、省级学科竞赛获奖15项,参加大学生“挑战杯”获得国家二等奖(在四川省同类高校排名第一)。
核心课程:物流学概论、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第三方物流管理、数字物流与信息系统、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金融、物流运筹学、港口物流管理、集装箱多式联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
就业去向:在港口、自贸区、物流园区、外贸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及企业物流等行业,从事运输、配送、储存、加工、装卸、客户服务、信息服务、订单处理、流程计划、国际货运代理等方面的岗位工作。
5、旅游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依托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富集区域,与地方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专业老师承担完成多项地方旅游经济课题;构建校企合作的“3+1”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多家国际国内知名旅行社、旅游景区、米其林餐厅、国际酒店业集团、旅游行政管理机构、旅游研究院所、海外旅游企业成为专业实习基地,拥有3D旅游综合实验室、餐饮、客房、茶艺、调酒等多个校内实践平台。
核心课程:旅游学、管理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法规等。
就业去向:在国内外旅游企事业单位担任职业经理人,从事旅游教育、旅游电子商务、景区管理、会展管理、休闲娱乐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公务员)、旅游规划、旅游服务等工作,推荐优秀学生到发达国家就业及自主创业。
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简介
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下设文学与融媒体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学部现有专业课教师10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3人,硕博士70人。现有汉语言文学、音乐学、广播电视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舞蹈表演等六个本科专业,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2100余人。
学部有四川省教学名师、突出贡献专家、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新诗全球华语最具实力诗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有四川省一流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近20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各级各类专业学会会员70多人。
学部教师近年发表科研论文700余篇,出版专(编)著60余部,主持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0余项,教学科研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四川省社科联重大委托项目《唐前帝王诗文校注》填补国内空白;另有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奖、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唱法荧屏奖、“孔雀杯”全国高校声乐比赛获奖、“凯撒保•珠江钢琴”全国高校声乐比赛获奖、“长江钢琴杯”全国钢琴比赛获奖等。
学部注重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建有江岚文学社、影视协会、学生合唱团、民乐队、古谱诗词演艺团、声乐、器乐、舞蹈协会等学生社团13个,学生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0余项,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奖项100余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奖50余项。舞蹈《风雪赵一曼》获全国高校廉政文化艺术作品一等奖、合唱获第十届全国魅力校园合唱比赛大学组二等奖,音乐剧《情结》获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等。
学部拥有6000平方米艺术教学大楼,建有现代化演播大厅、VR虚拟仿真实验室、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MIDI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等实验实训教学场所。
学部与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音乐学院交流学习,三年来已有三批师生共50余人到俄罗斯访学深造及就读研究生。
文学与音乐艺术学部遵循学校“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办学格局,集合文学、音乐、表演、影视、新闻五大要素,以声音、文字、图像为载体,培养优秀人才,创作高水平视听艺术产品,为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助力,为建设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部而不懈奋斗!
2021年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广播电视学(本科)、音乐学(本科)、音乐表演(本科)、舞蹈表演(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45202、3545093 0831-3530908、3530098
1、汉语言文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师范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中国艾瑞深大学专业排行榜区域一流学科。历史久,积淀深,师资强,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学生就业面广,优秀校友遍布省内外。培养厚人文、善表达、懂技术(摄影、摄像、数字媒体编辑)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与新闻传媒专业融合产生复合优势,就业好。
核心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商务与政务写作、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摄影、摄像、新闻采写、秘书实务、文化产业研究、古代建筑与古镇研究、文艺理论、语文课程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业办公室文员;各级各类中学语文教师;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各类媒体业从人员;企业营销管理人员;广告文案策划人员。
2、广播电视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
专业特色: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入选四川省新闻与传播卓越人才计划,是四川省优势学科,与广播电视编导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传媒操作能力和语言文化表达能力,学生就业供不应求。
核心课程:新闻摄影学、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制作、新闻学原理、新闻采访与写作、新媒体概论视听语言、栏目策划、舆情分析、网络传播技术、媒介经营与管理、创意思维与演讲口才等。
就业方向: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编辑、记者;广告、音像出版社策划、编辑人员;企业文案编辑与制作;各类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等。
3、音乐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师范类
专业特色:具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模式成熟,师资队伍强,师生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与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音乐学院合作办学培养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好。
核心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声乐、钢琴、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法基础、合唱训练、钢琴即兴伴奏、自弹自唱、音乐学科教学法、中小学课堂乐器演奏、歌曲作法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各类学校、艺术团体、文化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等。
4、音乐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入选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重点建设项目,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体系与创新型应用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师资队伍较强,师生器乐表演与声乐表演节目多次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奖,与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音乐学院合作办学培养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
核心课程: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器乐演奏、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学、音乐赏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基础、合唱指挥法基础、舞台表演与重唱与表演唱、形体舞蹈、钢琴即兴配奏、舞台礼仪与化妆等。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构、媒体宣传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文艺宣传部门、中小学音乐教师等。
5、舞蹈表演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创新型应用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够创编各类大中型舞蹈节目,师生创编、表演的大型舞蹈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在服务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中受到一致好评。
核心课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体育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技巧、舞蹈编导、舞蹈教学法、舞台艺术实践、艺术管理与晚会策划、舞台利礼仪与化妆、艺术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解剖学等。
就业去向:各级各类专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文化机关、媒体宣传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文艺宣传部门、中小学舞蹈教师等。
6、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
专业特色:川南唯一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创意策划能力,学生享有文化、新闻、传媒三位一体的学科交叉优势,就业供不应求,待遇高。
核心课程:摄影技术、电视摄像、广播电视概论、影视剧本创作、电视节目编导、电脑图文设计、非线性编辑、影视导演基础、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纪录片创作、照明艺术与技术、传播学。
就业方向:党政机关公务员;各类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部门从业人员;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婚庆公司从业人员;影视制作公司从业人员等。
智能制造学部简介
智能制造学部源于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余人。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宜宾学院硕士点支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教育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资源,通过中美校企合作、国际(内)企业的参与,进行机械和电子设备维护、设计、研发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电子信息工程是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学部现有18个课程实验室和4个学生创新设计实验室,在福建、成都、宜宾等地建有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电子专业学生可获得到同济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和西南大学为期一年的访学机会;电子和机电类专业在校生可申请参加“德制工程硕士培训计划”,通过德语和专业考核后,可获得宜宾学院本科文凭和德国制式硕士工程师文凭和德制工程师资质。
智能制造学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课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博士20人(其中博士后1人),硕士40人;有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宜宾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建有宜宾市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电创联盟众创空间,承担了国家级基金项目、省级项目以及市、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或应用型项目80余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专利30余项;拥有《EDA技术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多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在线资源开放课程;长期以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和四川省智能汽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均在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2021年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87099、3587266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四川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学生电子应用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核心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EDA技术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原理与系统设计、通信电路与系统等。
就业去向:在电子信息行业、科研院所(校)、行政与技术管理部门、教育和培训机构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研发、销售、维护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2、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面向工程应用领域,通过学科竞赛、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申报第二课堂课题项目、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EDA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字信号处理、现代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与微波电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路基础模块实训、电子工程认识实训、电子工艺实训、PLC原理与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IT电子行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教育部门、企业技术部门等从事电子硬件和软件研发、设计、应用以及维护等相关工作。
3、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通过开放慧鱼创新设计实验室、机电创新实验室以及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合作计划项目中,引进美国应用型高校16门先进课程及教学资源,促进本专业在应用型课程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显著提升,形成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大学四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C语言程序设计、电工技术、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与系统设计、PLC课程设计、机械CAD/CAM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电传动控制、控制工程基础、机电系统课程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机电行业、科研院所、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企业技术部门等从事机械和电子设备研发、设计、应用以及维护等相关工作。
教育学部简介
教育学部下设教师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两个三级学院,其中教师教育学院是市校共建单位。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业课教师49人,教授、副教授31人,硕博士36人,“双师型”教师21人,宜宾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特聘教授2人。主持主研数十项省级、厅级科研课题(项目);在《中国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学部是学校最先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单位之一,现已有7名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学部现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三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余人。现已建成1门校级重点一级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1门省级思政精品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教育学作为学校三个优先发展学科,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先后获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学前教育专业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被艾瑞森校友会网评为“三星级区域一流专业”。
学部先后建立了3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建有宜宾学院师范生能力智能训练中心,有课堂观摩与教研互动、资源管理与自主学习、教学能力训练与测试三大训练平台;建有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有各类实训室、琴房等75间;拥有“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平台,有乡村教育振兴研究院、乡村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宜宾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研究协会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部具有“胸怀教育理想、拥有教育智慧、践行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能力”的教育情怀,传承着“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为亲人、视职业为事业”学部育人传统,践行着“给学生方便、给教师平台”的服务理念,坚持着“求真、向善、尚美”的部训,形成了“敬业爱生、立德育人”的崇高教风和“弘毅、励学、笃行”的良好学风,坚持“三三三制”人才成长模式,获得社会各界赞誉。学部目前已有近两百名毕业生分别考取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华南师大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三千余名毕业生分布在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多数成长为单位骨干。
2021年招生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应用心理学(本科)、学前教育(本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40571、3532500、3530951
1、小学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师范类
专业特色:实施“2+n”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和四年一贯制全程实践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多种教师能力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一体设计。本专业2015年获批省级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教改项目,2020获批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核心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生成长研究、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小学班队工作理论与实践、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小学教具课件设计与制作、小学语文课标教材教法研究、小学数学课标教材教法研究、教育统计学、小学教育测评、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去向:在小学、教师教研与培训机构等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工作、教育研究与管理工作、校外辅导与培训工作。
2、应用心理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实施CGPS(课程、团队、平台、学生)四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中坚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三者融合,突出学科理论、个体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色,强化心理学指引个体成长、社会理解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最终增进学生良好的自我发展与生命成长。
核心课程: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心理统计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理论与实务、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服务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监狱系统工作人员、国家企事单位公务人员等。
3、学前教育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师范类
专业特色:通过以技能性课程展示性考试为标志的教学综合评价体系改革,实现以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办学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整合与强化,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培养知能合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本专业2016年获批省级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教改项目。
核心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育统计学、幼儿游戏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
就业去向:在幼儿园、托儿所、各类幼儿教育及相关培训机构,幼教管理部门、社会文化与教育机构的少儿部从事幼儿教育及相关管理工作。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创建于1984年,下设法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现有专业课教师近9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教授7人,副教授18人;98%专业课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36人(其中外籍博士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具有美、英访学、培训背景的教师10人;教师中还包括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市级“十佳”“双创”导师等10余人;特聘10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聘请30余名行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人。法学、知识产权、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关系学等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专业面向全省招生。
学部执持“良法从则,善管允公”的专业理念,通过践行“道理法术,正文立人”的育人观,培养学生“理念主导,变革思维,和谐协调,高效执行;笃行法则,能写善辩,律人驭事,建制善管”的法、管专业核心能力,培育学习力、应用力、创新力、就业力、发展力综合素质,造就有理想、有本事、有情怀、有正气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学部办学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成就突出。法学院是校级转型发展示范学院,其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荣获省级三等奖。先后创建社区矫正研究中心等两个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四川省法律援助研究所等近十个实务型科研平台,助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法学专业系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综合改革、教学改革和卓越法律人才基地专业;知识产权专业系法学特色专业和校级应用示范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系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应用示范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多年保持在70%以上、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多年保持在80%以上。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居全校前列。专任教师中绝大多数属于双师型教师,兼任省市法学会的学术职务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公共管理学院建成省级特色专业“行政管理”及省级精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就业品质突出;公共关系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全省唯一的稀缺专业。学部承担全校唯一省部级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应用人文教育”;教师获教育部“精彩一课”一等奖,多人多次获全校教师赛课、辅导员基本功大赛第一名。师生全员参与服务社会,近年完成服务工作百余项(次),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多次蝉联全校第一。学生获教育部“全国优秀班集体”称号;学生公务员考试及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考试成绩一直位居全校前列;参加全国、省级专业竞赛,先后荣获一、二、三等奖多项,列全校前茅;近五年学生考研成绩居全校第一。
近年来,学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6项、教育部项目4项、司法部项目1项、省社科联项目10项;发表科研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近20部;获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学部建立了70余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创青春”“挑战杯”“大创”“模拟法庭”等比赛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部分学子已经成长为政、法、商界名流和学术精英,他们中包括清华北大博士、教授、副市长、国有大型企业总裁等。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竭诚欢迎广大青年学子加盟,我们愿张开双臂,助你圆梦青春!
2021年招生专业:社会工作(本科)、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本科)、、行政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公共关系学(本科)。
专业咨询电话:0831-3545075、3530972 0831-3545067 、3530931
1、社会工作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构建了高校、政府和社会组织组成的实务能力培养体系,奠定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加入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引进美国高校16门课程,在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衔接了国际标准;人才培养水平高,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可以考取硕士研究生。
核心课程: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政策与法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行政等。
就业去向: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从事社会工作管理与咨询、社会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社会服务评估与社会福利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在经济组织从事市场运行、策划、人力资源服务等相关工作。
2、法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职业导向明确。学生70%以上顺利取得法律职业资格,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注重应用。构建由课程实训、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应用能力突出;追求创新。创新创业训练普遍开展,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的改革全面落实;责任担当。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在社区矫正、青少年法治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兴法律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探索。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刑事法案例教学、民事法案例教学等。
就业去向: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等法律相关实务部门,能够胜任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务主管等职位。
3、知识产权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考研率高。首届学生考研上线比例在20%以上,上重点大学研究生的机率较高;行业支持力度大。省、市知识产权局全力支持,学生能在知识产权对口行业实习并顺利就业,在校期间能进入宜宾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兼职;设立专门奖学金。知识产权行业部门设立专门的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生供不应求。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全省每年毕业生不足200人,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急迫需要,毕业生容易在知识产权及相关领域就业;毕业生待遇好。相对于很多文科专业来讲,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薪酬明显高出一筹。
核心课程: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专利文献检索与应用、知识产权代理实务等。
就业去向:知识产权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大型国有企业法务、上市公司法务、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法律相关实务部门,能够胜任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务主管、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等职位。
4、行政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以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以众多的校外合作单位、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基层行政管理研究与地方社会服务成果为特色支撑,培养具有依法行政理念和市场观念,具备理论创新精神和实践工作能力,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介机构等组织中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人事管理、宣传策划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2010年起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16年立项为校级应用型示范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高,每年录取研究生、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的比例均居全校前列。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管理学、政治学原理、公共经济学、文秘与公文写作、比较政府、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伦理学、公务员应试基础、公共政策学、领导科学等。
就业去向: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战略规划、组织人事、策划宣传、办公文秘、财务运营、后勤服务等管理工作。
5、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回应经济社会对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专业人才需求激增的背景而开设,是具有良好就业前景的朝阳专业。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1+3”课程体系为载体,以“校、政、企”合作为依托,以校内外“双导师制”为抓手,以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为平台,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非营利组织从事社会保障、人事管理、劳动关系、福利救助、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历年就业率(不含创业)均在95%以上,发展势头良好。
核心课程:社会保障学、保险学原理、公共管理学、政治学原理、社会保险学、劳动经济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伦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风险管理。
就业去向:国家各级民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行政单位;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社会福利、救助机构等非营利组织;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社会咨询服务机构等。
6、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注重素质综合性、专业实践性和就业普适性培养。立足学生成为具有现代公共理性的社会管理者和服务者,培养具备政治德性和公益品性以及创新与批判思维,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拥有公益志愿精神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能够创造性承担医院、学校、卫生保健、文化管理、科技管理、基层政府、街道、社区等公共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近十年来,本专业已有近70%的学生考入各类政府机构及其公共管理部门,发展状况良好。
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政治学原理、公共伦理学、社会调查方法、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
就业去向: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从事计划、组织、营销、策划、调查统计与管理工作。
7、公共关系学 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非师范类
专业特色:在职场环境方面,本专业作为全国稀有(仅21所高校)、四川唯一的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同行竞争激烈程度较低,就业前景广阔。在培养方法上,突出以实践促操作能力,以参赛促竞争能力,以服务地方促发展能力的专业培养特色。在素质提升上,依托政管学院深厚的公共管理学科基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的培养体系、优质的实习基地,以培养懂管理、善策划、会传播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目前,该专业学生已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关语言学、广告学、现代交际礼仪、公关危机管理、公共伦理学、公共政策学。
就业去向: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酒圣路8号 官方电话:0831-3530929,0831-3545029,0831-355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