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讯
招生资讯

伊犁师范学院2018年普通本专科招生简章

2018年06月26日 来源:志愿填报网

  一、学院简介

  伊犁师范学院是一所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新疆省立伊犁专科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定名伊犁师范学院。

  学校设有人文分院、数学与统计分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分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语言学院法学分院、艺术分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教育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学校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同时开设了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现有49个本科专业、15个专科专业,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法学、艺术学、管理学、农学和经济学10个学科门类,其中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被列入本科一批次招生;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27个二级学科。有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教育硕士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在8个学科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

  专任教师681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6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56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40%,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10人, 学校凝聚态物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础数学、有机化学、植物学等5个学科获得“天山学者高层次人才特聘计划”团队岗位,聘任24名天山学者,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2926人,其中本科生11452人,专科生825人;硕士研究生522人;留学生127人。学院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同时常年招收研究生。

  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诸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哈萨克文化研究、基础数学研究和凝聚态物理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首批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与南京大学共建的“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新疆碳化硅复合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光学、凝聚态物理学与新疆鼎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与伊犁州统计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数民族影视剧译制中心,合作建成4个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哈萨克语言)专业列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专业获批自治区第二轮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点。凝聚态物理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高原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础数学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培育学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定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学、近世代数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院已建成近世代数、现代哈语、大学物理学、有机化学、外国文学、复变函数、文学概论等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有8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和8位自治区级青年教学能手, 自治区教学团队2个。学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学者专家十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1870.3亩,,校办农场2000亩,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环境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570.72万元。图书馆总面积25000平方米,拥有各类适用图书131.08万册(含电子图书45.3万册),拥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和训练场馆设施;并建成了集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学院大力实施"人才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学院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族师生员工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力争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地方特色鲜明,重点学科领先,教师教育优势突出,服务社会能力强劲,区内先进,国内和中亚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型大学;成为北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地方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的智库,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排头兵,科教文化、国际交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二、招生专业一览表

  表.普通本专科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学院 专业名称 科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就读校区 学费 优惠政策 备注
1 法学分院 法学 兼招 法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非师范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文科 法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两者皆可
3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兼招 教育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师范
4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文科方向) 文科 教育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师范
5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理科方向) 理科 教育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师范
6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师范
7 体育分院 体育教育 体育类 教育学 四年 校本部 3300   师范
8 体育分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类 教育学 四年 校本部 3300   非师范
9 人文分院 汉语言文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两者皆可
10 中国语言分院 汉语言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0   非师范
11 人文分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两者皆可
12 中国语言分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 兼招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0    
13 人文分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14 中国语言分院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 兼招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0    
15 中国语言分院 汉语国际教育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非师范
16 人文分院 秘书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非师范
17 外国语学院 英语 兼招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800   两者皆可
18 外国语学院 俄语 兼招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800   非师范
19 人文分院 广播电视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20 人文分院 新闻学 文科 文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非师范
21 人文分院 历史学 文科 历史学 四年 校本部 3100   师范
22 数学与统计分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师范
23 物理科学与技术分院 物理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师范
24 物理科学与技术分院 应用物理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25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化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师范
26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27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两者皆可
28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两者皆可
29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生物工程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0 数学与统计分院 统计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1 数学与统计分院 应用统计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2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3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4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电子信息工程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5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两者皆可
36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物联网工程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7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 理科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8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材料化学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39 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科 管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40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旅游管理 兼招 管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41 艺术分院 音乐表演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非师范
42 艺术分院 音乐学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师范
43 艺术分院 美术学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两者皆可
44 艺术分院 绘画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两者皆可
45 艺术分院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非师范
46 艺术分院 环境设计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非师范
47 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植物保护 理科 农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48 物理科学与技术分院 土木工程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49 法学分院 贸易经济 理科 经济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50 法学分院 会计学 理科 管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51 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兼招 理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两者皆可
52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工程 理科 工学 四年 校本部 3500 非师范
53 艺术分院 舞蹈学 艺术 艺术学 四年 校本部 6000 两者皆可

  三、各学院(分院)专业简介

  1. 法学分院

  (1)法学

  专业简介:本专业系统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型塑法学思维,培养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总论、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的,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扎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能在公检法司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其他与法律事务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

  (2)法律文秘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学习法学基本理论知识、秘书知识、计算机知识,培养处理各类涉法文秘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法理学、办公室管理、行政管理学、秘书学、刑法总论、民法学、应用文写作、文字速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档案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文秘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在基层司法部门、行政及企事业单位,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文秘性质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法院、检察院书记员;公安、监狱民警;律师及其助理、乡镇或社区司法助理、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文秘;中小学法制课教师。

  (3)贸易经济学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注重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营销与管理相结合,以内贸、营销为主,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掌握经济学、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知识、方法;具备贸易的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市场调查、分析、商务策划、公关能力;有较强创造能力。

  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地专业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贸易经济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内、外贸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经济、法律、财会、数学、金融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分析解决能力强,具备从事政府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贸易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国际金融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经济法、商贸英语。

  就业去向: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

  (4)会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方面工作;能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

  主干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政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

  就业去向: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咨询部门从事会计实务、查账验证、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等工作。

  2.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1)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专业成立于1982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化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校内化学专业专职教师2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68.97%,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占化学专业教师34.48%;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能手2人。此外,外聘了8位校外兼职教师。2015年化学学院获得了自治区天山学者团队。《本科化学专业“一体化、多层次、多形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三等奖。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结构化学、有机合成、有机分析、化学基础实验1、化学基础实验2、综合与设计实验、研究与创新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基础实验、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等。教师教育类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胜任中等学校化学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其他相关化学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在教育系统、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

  (2)应用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应用化学专业是化学类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成立于2009年。专职教师3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1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17人。兼职教师总数8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7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教师4人。专职实验人员5人,其中硕士3人。该专业注重教学科研平台的建设,2011年建立了自治区级“化学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建立了自治区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与应用实验室”。2016年成功申请了校级应用化学重点学科和自治区应用化学重点专业。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化学基础实验(I、II)、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分析实验、有机合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研究与创性实验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就业去向: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3)材料化学专业

  专业简介:材料化学是新兴的一门专业,化学院2013、2016、2017级各招收了一届本科学生,物理化学与材料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助教2名。目前正在建设完善材料化学的专业实验室。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结构化学、近代分析测试技术、合成技术与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基础实验(1、2)、综合与设计实验、研究与创新实验、材料物理化学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化工原理实验、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实验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化学、化工相关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体系在材料化学相关领域从事科学开发、应用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具备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适宜到塑料、纳米材料、合成纤维、涂料、有色金属、无机材料、光伏材料以及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任职或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育工作。

  (4)环境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2009年,环境科学专业由奎屯校区转入我院。本专业现已形成一支很强的学术队伍,教师硕博比例达100%,拥有专业教师8人、博士学位的教师1人、硕士7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2人,为本专业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环境科学教学团队始终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提高教学量,在科研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学科团队的学术水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具有了承担重要科研攻关课题的能力。拥有设施齐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化学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室和环境生物学基础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及实践的平台。

  主干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及防治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创业与创新能力。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工业、农业、林业、国土等领域从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与建设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5)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该专业前身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科),为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学院办学需求,2016年改名为环境工程技术(专科),专业教师8人,硕博比100%,博士1人,硕士7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2人。2012年至2016年累计招生人数为160人。

  主干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水污染治理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区域社会发展及工业化所面临的环境工程技术的需求,具有扎实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基本理论;掌握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等污染控制技术;具备环境工程基本设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操作、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及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适应环境保护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管理和技能应用性人才。

  就业去向:可就业于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研究院(所)、城市公用事业部门、环保设计院(所)、环境工程公司、厂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等环保行业及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管理、规划、监测、环境工程设计、运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厂矿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管理等环境工程技术及相关工作。

  3. 教育科学学院

  (1)小学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小学教育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成绩合格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分为文科和理科方向,文科方向主要偏向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理科方向主要偏向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胜任小学班主任工作和课外活动的指导,具有小学教育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研究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又提供很多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主干课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现代汉语、儿童文学、高等数学、初等数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班级管理、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科学研究。

  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分为文科和理科方向,旨在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胜任小学语文或小学数学等多门课程教学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特别适合在小学或教育教学研究、管理部门从事小学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可望承担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可以攻读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学前教育专业是伊犁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自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以来,就确立了面向幼儿园一线培养适合幼儿园教师岗位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多年以来,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科学学院既注重培养学生把教育科学原理变成教育设计、规划、决策以及新技术的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又注重通过“四位一体”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率为100%,社会需求量大,形势喜人,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优秀的幼教科研和管理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舞蹈基础、钢琴与儿歌伴奏、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素养、能在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和行政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特别适合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可望承担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和优秀管理人员的工作,也可以攻读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3)教育技术专业

  专业简介:教育技术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成绩合格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一个师范类、跨学科的新型专业, 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特色,能面向基础教育,密切联系社会转型。专业以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关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进程,促进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

  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远程教育学、摄影技术与艺术、广播电视系统、网络技术基础、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教育技术学领域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教育领域从事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还可在电教机构、影视媒体广告服务部门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培训、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特别适合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到电教机构、影视媒体广告服务部门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相关培训、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和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攻读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4)应用心理学专业

  专业简介: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成绩合格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深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后能熟练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类社会成员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独立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工作、为企事业单位、司法部门、社区提供心理测评及心理咨询服务。本专业虽为新建专业,但有着强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和完备的心理学实验室。同时,聘请了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心理学专业兼职教师。

  主干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理论、实践)、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人事测评与职业规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人力资源管理和测评等能力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和心理咨询,能在企业和管理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测评、职业心理辅导等工作。

  就业去向: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幼婴儿智力开发、人才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等工作;人力培训专员、人力资源专员、招聘专员等。

  4.人文分院

  (1)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成立于1982年,中国语言文学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该专业有自治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后备人选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有外国文学、文学概论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外国文学;该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

  主干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中国古典文献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去向:能够胜任中等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锡伯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简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是伊犁师范学院的传统特色优势专业,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哈萨克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文学、锡伯语言文学三个语种招生。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文学)学科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本专业有一支结构合理、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教师团队,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5人,硕士5人。该专业教师主持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学术专著二十余部,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主干课程:

  哈萨克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现代哈萨克语、古代突厥语语文学、哈萨克古典文学、哈萨克民间文学、哈萨克现当代文学、哈萨克文学批评学等;

  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 现代维吾尔语、维吾尔民间文学、维吾尔古典文学、维吾尔现代文学史、维吾尔当代文学史、察合台语等;

  锡伯语言文学专业专业主要课程:现代锡伯语、锡伯文学史、锡伯语口语、满文文献翻译、锡汉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中国文学简史、外国文学简史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胜任中小学的双语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能够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就业去向:党政机关,高等学校、中小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管理人员,公务员、文学创作者、双语翻译人才和报考研究生深造。

  (3)历史学专业

  专业简介:1992年,伊犁师范学院设立了历史学教研室,隶属于马列部,教师主要从事新疆地方史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与研究。2002年9月学校开设历史学专业,招收了首届历史专业少数民族本科班,2003年9月,开始招收历史学专业汉族本科班。2004年1月,历史学专业划归人文学院。历史学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近五年,历史学教研室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史林》《中国民族学》《满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历史文献选读等专业主要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历史专业特长和现代教育理念,能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需要的中等学校的历史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文职人员。

  就业去向:中学历史教师、教研员和从事考古、文物工作,地方行政、科研、档案、文博、史志等相关行业的业务和管理人员。

  (4)广播电视学专业

  专业简介:广播电视学专业于2001年设置,2006年建成广播电视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总值600余万。其中,获得国家财政部支持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采编技术实验室项目建设金额近300万。该专业现拥有团队成员12名,其中教师11名,实验员1名。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在读博士4人,取得硕士学位者11人。1名教师获得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2017年我校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合作院校。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学、主持艺术、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技术与画面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节目编导、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道德与法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及新疆新闻宣传政策与法规,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和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等行业从事制作、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

  (5)新闻学专业

  专业简介:新闻学专业于2014年设置,已经建立伊犁州电视台、伊犁晚报、伊犁人民广播电台等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该专业现拥有团队成员12名,其中教师11名,实验员1名。教师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在读博士4人,取得硕士学位者11人。1名教师获得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该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学缘结构多元合理,实现了新闻传播理论、媒体技术、广播电视传播、影视传播、广告传播、文学与文化传播等多方面交叉互补、多元融合的系统性教学和科研优势。

  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中国新闻史、播音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评论学、音视频节目制作技术、深度报道、电视新闻学、网络新闻学、新闻道德与法规、媒介经营与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和信息传播规律,具备现代新闻策划、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专业基本技能及相关多媒体技术,具有宽广新闻视野,了解新疆本土文化,能在报社、广播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新闻、宣传、广告、传媒经营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于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通讯社、报社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写、多媒体内容制作、播音主持、广告宣传、经营管理等工作。

  (6)秘书学专业

  专业简介: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分院秘书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首届招生28人。秘书学专业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本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从事文秘、公共关系等业务工作的专门性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秘书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现代行政管理学、公务文书写作、文书学、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学、现代汉语、社会学概论、秘书心理学、秘书实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系统了解秘书工作,掌握秘书基本理论与事务,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全面掌握秘书工作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综合知识,拥有较强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机关、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要求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文案策划、文秘、总经理秘书、行政助理、行政专员、销售助理、行政文员、总经理助理等。

  (7)语文教育专业(专科)

  专业简介: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分院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原属于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该专业于2012年划归人文分院招生。语文教育(专科)专业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人,在读博士4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6人。该专业有自治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后备人选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人。该专业教师主持自治区精品课程2门,主讲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该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项。

  主干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写作、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普通逻辑、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论、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作文教学论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语文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才。

  就业去向:中小学语文教师

  5.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

  (1)生物科学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注重教师教育与理工科协调发展,分设两个培养方向,即生物科学非师范方向和生物科学师范方向。生物科学非师范方向侧重于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研究与应用,提高学生基础与创新应用的能力;师范方向侧重于培养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此外熟悉与生物科学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最终实现分类个性培养,同步进行,协调发展。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现代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学等理论与实验课程。

  培养目标:生物科学专业旨在立足地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基础技能,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及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富有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较强的教学技能,能在中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能在植物、微生物资源加工企业,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服务地方、创新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面向中小学学校、科研机构,植物、微生物资源加工企业,生物制药企业以及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

  (2)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

  专业简介:地理科学专业是一门从各种角度对地质、地表形态等地理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研究地域与人们生活关联的一门学问。研究大致分为两大领域,即以地形、地质、气候、海洋等自然环境为对象的自然地理学和以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为对象的人文地理学。除此之外,还包括地质、勘探、地图绘制、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应用方面的研究。

  主干课程:地球概论、地质学、地图学、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水文与水资源、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受到专业的基本训练;能在中等学校、小学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研究、科学课程教学等工作,也能从事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中小学、地质、测绘、环保、国土等企事业单位。

  (3)地理科学专业(非师范类)

  专业简介:地理科学非师范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计量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科学导论、规划导论、数字测绘、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开发与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规划设计技术、居住区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城市规划院、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规划、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规划与遥感测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训练;形成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城乡规划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规划、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

  就业去向: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亦可报考人文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4)旅游管理专业

  专业简介:旅游专业招生始于2004年,设有旅游管理本科、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现有300多名在校学生,历年毕业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经过十余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已成为培养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的摇篮。本专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富有朝气,有实践经历并拥有专业岗位证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聘请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省内外同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注重校内外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模块建设,校内建有具有仿真效果的旅游模拟实训室;与近30多家疆内外旅游行政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开展实践人才培养项目。

  主干课程:管理学基础、西方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文化、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管理、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办学方针和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系统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德才兼备,具备较强的旅游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和适应地方旅游产业环境,能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服务、管理及咨询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去向:主要从事旅行社导游,计调接待服务等业务工作;旅游饭店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接待,服务,管理及营销工作;旅游景区接待等旅游业相关的其他业务工作;行政企事业单位办公文员、管理咨询等工作;中小学、中职旅游学校的教学工作。

  (5)生物工程专业

  专业简介:立足本地,辐射新疆,专业方向重点围绕伊犁州特有生物资源,建立独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较好的细胞(组织)培养、基因操作、微生物发酵、生化物质提取分离、检测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术,以及设备选型、工厂设计、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及酶工程、发酵工程与工艺、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化工原理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地掌握生物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面向生物工程、生物制药,植物、微生物资源等加工企业,以及涉及各类生物工程相关的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等。

  (6)植物保护专业

  专业简介:立足伊犁本地,辐射新疆,专业方向重点围绕伊犁州特有的有害生物资源,掌握植物保护领域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生物学、农作物栽培、遗传、植物病虫草害、农药、预测预报等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灾害诊断、预测和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建立独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培养学生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培养植物保护领域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生物统计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仪器分析、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农业气象学、田间统计与试验、分子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生物保护、作物栽培学、植物检疫学、农田杂草及防除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和良好的研究潜质,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综合型技术人才。能从事植保专业的教学,各级植保科研机构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国家出入境检疫部门的对外、对内植物检疫等工作。能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部门从事病虫流行监测、灾变预警及可持续控制等工作。能在环保、商贸、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和农药公司及各级植保站等行业,担任与植物保护科学有关的科研、技术推广、开发、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去向:面向农药、植物保护及其资源开发等企业,以及涉农相关的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等。

  6. 数学与统计分院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专业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师范教育的基本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育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与实验,近世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普通物理(实验),运筹学、数值分析等专业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学数学习题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师教育类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能和扎实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兼顾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适应更高层次学习的数学研究人才。

  就业去向:中小学数学教师,中等职业技能学校教师,银行等。

  (2)应用统计学专业

  专业简介: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学习统计学、数据处理等课程,具有统计数据分析与开发、统计质量管理和统计软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SAS、SPSS等统计软件解决咨询、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领域内的数据处理与挖掘、统计预测与决策、质量管理和抽样调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科学计算方法、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随机过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运筹学、非参数估计、计量经济学、经济与社会统计、国民经济核算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经济学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在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统计调查、数量分析、信息管理等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统计局,银行等

  (3)数学教育专业(专科)

  专业简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师范教育的基本训练,能在基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教育等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等专业主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数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中学数学习题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等教师教育类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能和扎实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兼顾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适应更高层次学习的数学研究人才。

  就业去向:中小学数学教师,银行等

  7.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专业简介:伊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经过十几年发展培养了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具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社会管理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理论知识和社会管理与实践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社会管理能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及国家公务员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就业去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教育领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以及在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教育、组织管理工作。

  8. 外国语学院

  (1)英语专业

  专业简介:英语专业(教育方向)是伊犁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主要专业之一,已有32年的历史,本专业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英语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是新疆北疆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重要的培养和培训基地。拥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博士学位教师8人。

  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高级听力、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概论、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英语测试

校园地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解放西路448号

官方电话:0999-8137391

学校口碑 更多>
学校整体来说还可以,基础生活设施比较完备,吃饭洗澡休闲娱乐都...
学校各个方面都很好,学校的环境优美,很适合学习,设备很全,交...
学校的校园环境不错,日常的配套设施也是比较齐全,老师什么的也...
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还是挺不错的,我就读的专业专业性很强,在未...
学校的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学校的学习氛围比较不错。课程管理比较...
同类院校
微信扫码 志愿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