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二级学院及招生专业简介
材料与化工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教授 7人、副教授11人,副高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45%;博士16人、硕士 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5%;教师中遴选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兼职硕导5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教师各1人;近年来,本院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20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省级鉴定成果3项;获市级科技奖4项等。
学院现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面向地方主导产业或新型战略性产业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近年来,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2013年学院化学学科遴选为安徽省硕士学位拟授权重点建设学科,材料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与其同时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2013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遴选为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遴选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又遴选为我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遴选为安徽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遴选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6年应用化学专业遴选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被遴选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设有应化、化工、材料学和高分子四个教研室,拥有化学化工、材料、材料化工实训中心三个实验室,其中材料化学化工实验室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精细化工六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改性应用技术中心”、“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太阳能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此外,学院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先后与20余家企业签定合作协议,搭建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
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办学方针,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育人条件,挖掘优质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教育。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近几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达25%。
应用化学(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精细化工、环保、质量检测等领域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产品分析检测、科技管理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原理、化工制图、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分离方法、波谱分析、工业分析、电化学分析、基础化学实验、专业综合化学实验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较熟练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及相关行业生产控制和管理,产品和过程研究开发,生产装置的设计、放大和优化等工作能力及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无机)、化工设计、化工制图、化工机械设备、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分离工程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一定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掌握新材料研发和生产、材料测试与性能检测的理论和技术,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技术领域从事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或材料的测试分析、性能检测、相关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热力学、材料现代制备方法、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工程基础、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身心素质,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及应用等方面核心专业能力,能从事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轻纺、建筑装饰材料等行业从事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与CAD、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聚合物结构及性能测试、橡胶材料、涂料与粘合剂、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
电气与光电工程学院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和机器人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年被遴选为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5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获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光源与照明专业2013年获安徽省“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专业。
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和大学物理四个教研室;拥有电子工程、光信息工程两个实验室,下设34个专业实验分室;另有智能照明与显示技术工程中心、量子调控与自动化研究所和原子分子与光学应用研究所等五个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
学院现有教职工4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高级实验师2人,硕士以上人员34人,其中博士12人,在读博士6人;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 SCI、EI收录30余篇,获得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我院学生在西门子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光电设计大赛、全国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及多项省部级一等奖。近年来,学院相关专业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从事电力系统、电气传动、过程控制、信息处理等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研制开发、实验分析、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基础电子实验(1)、电子技术实验、专业实验及专业英语等。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及其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和专业知识,获得科技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能在光电子、激光、光通信、光电信息技术及其它相近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与工艺检测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工程光学、信息光学、半导体物理、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通信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传感技术、光电成像技术、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光源与照明(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具有良好的光源与照明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与光源、照明及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能够开发和生产各种光源、灯具,进行各类照明工程、电气工程的设计及光辐射测量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工作;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工程光学、半导体物理、电光源原理及应用、光辐射测量原理与技术、电气照明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LED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及固体照明、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建筑设备、智能建筑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建筑设备及其自动化、建筑信息处理技术、公共安全技术等专业核心能力,能够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管理、技术开发等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AD、楼宇自动化、自动控制原理、现场总线网络、建筑供配电技术、建筑电气照明、公共安全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电梯控制技术。
机器人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工程实际为背景,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且能主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机器人应用开发与维护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以电机控制技术、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应用与操作、工业控制与运动控制、机器人安装、故障检测与处理技术为培养主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培养方式,培养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及制造、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开发等方面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应用、微机控制技术、电机与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特种与服务机器人技术、机器人视觉与图像处理。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6年更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方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2800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2人。设有计算机、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公共计算机五个教研室,计算机与网络实验室、通信与电子实验室以及皖西学院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特色植物资源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嵌入式技术与智能计算实验室、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专业实验室包括计算机与网络软件基础、软件仿真、软件工程与创新、软件系统集成与测试、网络工程、物联网综合、网络与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开发、传感与检测、DSP与EDA、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电子创新、通信基础、移动与无线、光纤通信、通信与网络创新等实验室,设备总值达2000余万元。
近年来,学院不断强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以教师应用能力提高为重点,着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在物联网系统开发、智能计算与信号处理、大数据及现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阶段性研究成果。目前,全院教师共承担了各项科研项目100余项,在研项目40多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60余篇论文被SCI/EI收录。学院教师还承担了50多项质量工程项目,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校内专业综合实训基地3个,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项,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大教研项目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院拥有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坛新秀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教学改革和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学院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外援;学院与广州、深圳、上海、合肥、南昌、无锡、六安等十几家IT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0个,为学生毕业实习、就业提供了保证。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物联网应用大赛、“互联网+”大赛、单片机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等学术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多次获得国家、省级一、二等奖。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大都在沿海发达地方的大中城市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新时期信息行业发展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要路径,采取“3+1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相关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技术原理及软件设计和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知识及IT行业规范与标准,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及创新意识,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备软件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教育、科研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软件开发及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程、高等程序设计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校企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为主要路径,采取“四阶段八平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身心健康,毕业生可从事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中系统、设备和器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纤通信、EDA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自动控制原理、DSP控制器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PLC技术、专业应用软件及相关专业实验课程等。
通信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方面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在无线通信、光通信、计算机通信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管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部门从事通信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管理以及通信设备检测与维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特色是依托地方通信行业,面向现代通信技术,注重计算机、通信、电子的交叉融合,注重通信行业的资质认证,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程全网意识和工程意识。
主要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电磁场与电磁波、光纤通信原理等。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能从事电子系统设计、信息处理技术、各种集成电路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特色是“硬软结合,面向系统,面向应用。”侧重于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以电子技术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重点,以基于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的硬软件协同设计为特色。
安徽省六安市云露桥西月亮岛 官方电话:0564-3305015,0564-33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