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文化产业普通高校,四川省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位于成都市主城区(双流区),地铁5号线骑龙站直达,校园面积 570余亩,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过硬、实践能力强、符合高职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57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02人,同时聘有一批校外专家、教授和创意设计大师为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融媒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文化商学院、非遗与巴蜀文化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文博学院、演艺学院、环境艺术学院9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9个。学校建有特色鲜明的9个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共109个校内实训室以及161个校外实训基地和5间大师工作室及传习所。
学校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遵循“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校训,构建了“三化四合五轴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省级文化产业集团、省级宣传文化单位、各级电视台以及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恋珠宝有限公司、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世纪天堂洲际酒店、美国西雅图国际艺术设计中心、中国青年旅行社等百余家优秀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与就业关系。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单位、四川省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建设高校、四川省文明校园、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吸引力十大院校、四川省十佳网络口碑高职院校。
二级学院介绍
融媒学院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讯等前沿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和时代背景。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挑战下的传媒技术人才培养需求,我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依托原文化传播学院和影视学院的办学基础,整合相关专业于2020年成立融媒学院,并赋予新的定位和使命:立足四川传媒产业,紧跟国内、国际传媒新业态,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激发深度融合力量,成为未来传媒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包含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舆情监测、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九个专业,在校学生1600余名,现有专兼职教师6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45人,专职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85%。经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首批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项目的历练,办学定位更精准、专业特色更鲜明、综合办学实力更雄厚、服务地方经济及行业优势更突出。
融媒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 标杆院系培养单位,四川省直属机关“书香支部”示范单位。
新闻采编与制作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骨干专业
四川省首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四川省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
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办于2008年,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500多名毕业生,现拥有在校生326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专业素养好,技能上手快,适应能力强,个人成长发展迅速,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三全育人”的思路,突出“三化三坚持”。教学内容项目化,考评形式多样化,实训实践实习层次化。坚持以全员育人,突出能力素质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坚持打造精品课程资源,突出亮点特色。本专业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致力于为新闻传媒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以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全媒体(特别是移动新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环境,重视夯实专业基础,强调实践教学,提高业务技能,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具备全媒体创意策划、采写、制作、发布等能力,从事记者、编辑、广告文案、品牌传播、媒体营销、市场推广、行业分析咨询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的现代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主要就业去向为各类融媒体中心、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位、网络媒体机构、文化传媒公司等。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有:《新闻采访与写作》、《视频节目制作》、《新闻摄像与后期编辑》、《传媒策划》、《网络信息编辑实务》,《新媒体技术应用》,《新媒体营销与策划实务》《融媒体报道实训》。以“理实并重、赛训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核心课程中开设相应职业技能比赛(如消息写作比赛、数据新闻比赛、新媒体营销创意策划比赛等)促进教学相长,以“全媒体新闻平台”理念开展校内实践教学,融媒体新闻实践中心已具规模,以各类校园媒体为特色的校内实训平台运行有力,“我在现场”全媒体新闻采制大赛产生了品牌效应,成为我校校园文化优秀品牌项目。每年开展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证培训,学生通过率高。专业创新校媒联动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深耕校、行、企合作,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践条件,以“面向就业、互惠共赢、有效管控”为宗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与四川观察,腾讯成都分公司等各级各类媒体、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网络舆情监测
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骨干专业
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
校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
网络舆情监测专业开办于2012年,现已发展为拥有在校生284人的较大规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近500名网络舆情服务市场的监测、营销、管理人才。2020年成功通过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验收,成为培养我省网络舆情服务领域一线人才的重要阵地。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致好评。专业教师多次获得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专业课程组奖项。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适应我国当代传媒市场(产业)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熟悉互联网络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理论,掌握社会发展状况、民众心理需求,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具有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能从事媒介数据与信息、舆情数据与信息的监测、调查、分析、发布和引导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技术型专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各级政府机关、融媒体中心、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网信办、媒介调查机构、网络媒体等领域。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舆论传播学基础、新闻学概论、网络舆情概论、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网络信息检索与采集、网络信息统计与分析、SPSS信息统计、网舆情报告写作等专业课程;与省内多家网信机构、舆情服务企业合作开展网络危机传播管理实务、舆情信息监测实训、网络舆情业务综合实训等仿真或真实项目的实践课程。专业与成都艾普思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安科创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新媒互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开办于2011年,累计为社会培养人才500余名,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稳定,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办学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多项成果,拥有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团队,老师带领学生在“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得多个一、二、三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获铜奖,四川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备图文信息编辑能力、新闻类产品的规范排版能力、数字图像的获取能力、图文信息多用途输出能力、快速精准的文字录入能力、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能从事图像处理与排版、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就业主要面向文化行业准备工作流程中的图文信息输入、处理、合成、输出等操作及管理相关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文化媒体行业,广告设计制作公司、出版社、融媒体中心、印务企业、网站等企事业单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广告理论与实务、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海报招贴设计、数字媒体摄影与后期、图像调整与特效制作、图形制作与创意、数字排版、VI设计、UI界面设计、交互式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三维效果制作、音视频处理等。校内实训场地主要有图文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新媒体设计中心,主要进行平面设计、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及新媒体海报、招贴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实训。专业与汇众益智集团、成都瑞赞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
网络直播与运营
该专业为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专科)专业目录》2020年新增专业
网络直播与运营专业顺应5G时代网络直播行业快速发展,于2021年正式招生;依托我校创办于1995年的原播音与主持专业建设基础,拥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11人,聘请行业专家10余人;通过扎实的专业教学、富于特色的专业指导、广泛深入的行业合作,培养素质全面、一专多能的网络直播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行业优秀人才。掌握网络直播与运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行业、文化艺术行业等职业岗位群,能够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事网络主播、网络营销策划、全媒体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即兴口语表达、网络主持与表演、网络直播摄像、短视频制作、直播文案写作、直播策划、直播运营新媒体概论及媒介素养、形体与形象塑造、主播化妆、表演基础、播音与主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策划与文案写作、网络消费心理、摄影基础、视听语言、数字影像编辑、网络直播展演综合实训等专业课程。本专业与爱奇艺、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热度传媒有限公司等网络主流媒体、传媒机构、文化机构等搭建众多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实践类课程参加网络直播、比赛、演出等社会实践活动。
摄影摄像技术
省级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专业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于2006年正式开办并面向社会招生。通过人才质量评估、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省级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后,目前已形成涵盖影像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倡导“培养具备跨媒体思维和观念,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力”的教学思路,运用信息化和新媒体手段,搭建影视类专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其中“微影视创研平台”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平台;拥有丰富行业、校企合作资源,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实现100%,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8%,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作为省级示范建设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秉承“影像互兼,品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影像人才培养特色的一流高水平专业,着力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适应新时代融媒体思维和观念,较为全面掌握“新媒体、轻量化”影像技术知识,具备全面整合摄影摄像前中后期拍摄与制作技术能力,在媒体融合视觉传达传播环境下,能运用新型影像手段从事新闻摄影、综合节目制作、手机摄影,商业摄影、影视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与省摄影家协会、省职业摄影师协会SPPA、帆摄影集团、IPTV、要风摄影、汪正影业以及多家本地摄影摄像公司达成共育共培合作机制,并提供摄影摄像前、中、后期的各个岗位就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摄影公司、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影视公司、短视频公司、影楼、广告公司、报社等单位从事摄影师、摄像师、后期制作与设计等相关工作。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视听语言、摄影构图、摄像技术运用、商业人像摄影、商业产品摄影、化妆造型设计、微影像综合实训、微影像创作、、电视画面编辑、影视短片创作、商业摄影实践等,覆盖微影像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全流程的实践活动,并开展针对国际婚纱摄影展化妆、摄影、后期人才培养的会展商业摄影培训实践活动。(技能考证: 初、中、高级摄影师证书、AE后期编辑师证书)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
省级示范培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开办于2006年,现有在校生120余人,为社会输送了近600多名影视制作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本专业及专业群成功通过省级示范建设项目验收,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0%,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熟悉影视生产流程与制作技能,掌握基本的影视创作制作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影视制作生产一线工作需要,以“微电影”创作为主线旨在培养能够进行策划、编剧、摄像、制作等,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后面向各级融媒体中心、新媒体影视平台、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媒、艺人工作室广告、婚礼影楼等企事业单位,培养策划部、摄像部、后期制作部等相关部门所需要的管理、编导、策划、摄影、 摄像、剪辑、合成、调色、包装、运营等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影视节目策划、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影视画面编辑导演创作实务、Photoshop、Davinci 调色、After Effect、短视频创作与运营、微电影综合实训等。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注重学生在影视前期策划、中期镜头语言表达、后期剪辑合成与包装调色等方面的实践实训。本专业已与中央电视台、峨眉电影频道、成都电视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凤凰数字媒体产业集团、喜马拉雅、二更视频、等新媒体公司和平台;成都市多家影视制作中心和宣传文化中心签订了共同培养协议,接收学生实训及就业。
技能考证:国家摄影师职业资格证书、索贝工程师认证、 Adobe 动漫特效合成师、影视后期设计师、新媒体运营师等。
影视多媒体技术
全国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修)制定工作“牵头专业”
省级影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主持建设专业
校级核心专业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业务模式和技术发展,适应媒介融合趋势下而成立,本专业于2016年开办,目前本专业专兼职教师19人,在校学生205人,毕业生94人,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本专业牵头完成教育部办公厅部署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承担《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国家级教学标准的制订。2019年,由本专业主持建设《影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获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备选资源库、四川省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掌握网络视听内容制作、多媒体视频制作基本知识,具备多媒体动画制作、新媒体视频制作、VR影像制作、影视后期制作的能力,从事网络视听制作、新媒体动画制作、影视包装及后期制作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文化创意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互联网科技公司、广告公司,从事网络视听制作、新媒体动画制作、影视包装及后期制作等工作。主要工作岗位为剪辑师、动效设计师、新媒体动画设计师、三维建模师、运营专员。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图像处理(PS)、图形处理(AI)、摄影基础、数字影像编辑(PR)、影视合成与特效(AE)、影视包装三维基础(C4D)、影视包装文字动画、影视包装全案设计、MG动态图形、新媒体广告创作、新媒体视频创作、UI动效等专业课程;与腾讯视频、爱奇艺成都公司建立有共培共育合作关系;与省内多家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影视特效、VR与交互影像制作、影视包装场景设计与制作、影视等真实企业项目的实践课程。
文化旅游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围绕学校“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持“旅游塑形、文化树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以旅游为基础、以文化为特色、以技术为引领”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职业素养强、人文精神强、专业技能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人才。文化旅游学院现有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休闲体育5个专业,专业涵盖旅游景区、会展策划、酒店、旅行社、导游、体育、康养等行业和领域。在校学生1400余名,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57名,从旅游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了30多名业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学院遵循学校“三化四合五轴联动”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合作共建、创新发展的育人机制,与港中旅、首旅建国、华侨城、洲际、希尔顿等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欢乐谷主题公园、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麓山国际乡村俱乐部、天府新区街道办事处以及省内外的五星级酒店、各大旅行社建立了50多个实训实习就业基地。学生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旅游管理
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培育项目高水平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成立于2010年,现已发展为在校生439人的较大规模专业,为社会输送了1000多名文化旅游创意策划和服务管理人才。专业毕业生以其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获得社会一致好评,被四川省文旅厅、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授予“四川省健康文明旅游使者”“成都市十佳导游”“成都市技术能手”“诸葛工匠”等荣誉称号。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掌握旅游业发展、旅游文化、旅游营销策划、旅游创意研发、旅游新媒体运营等基本知识,具备旅游对客服务、旅游基层管理、旅游营销策划、旅游文化创意等能力,从事旅游新媒体运营、文旅项目策划、导游、景区服务管理、旅行社营销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旅游技能型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智慧旅游、四川景点讲解、旅行社运营实务、导游实务、文化旅游商品创意与策划、旅游策划实务、四川旅游文化、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新媒体运营、研学旅行产品设计、乡村旅游策划、康养旅游策划、茶艺、旅游职业英语等专业课程,并开展导游带团、旅行社运营、文旅项目策划、旅游新媒体运营等各岗位、各环节的技能实训。
会展策划与管理
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培育项目高水平专业
我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12年,2020年完成我校优质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进入学校“文化旅游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连续五年蝉联全国会展专业竞赛策划类一等奖,获成都市会议与展览协会 “2018年最受欢迎院校”称号。本专业立足成都市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的产业布局,以服务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根本,凸显“文化会展”人才培养特色,实施“以展领学、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世界会展之都培养懂文化、善会展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以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面向各类会展活动策划类、会展服务类、招展或招商类企业、文化传媒及或广告公司、酒店、展馆类企业、会展管理和咨询类企业、会展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展会项目策划及管理、会展新媒体营销及公关、会展设计及宣传、现场布展管理等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文化会展实务、会展营销(新媒体)、会展策划、会展服务与现场管理、会展项目运营、会展礼仪、会展英语听说训练、会展客户关系管理、参展实务、PHOTOSHOP与CORELDARW、展台搭建与设计等。与成都半分利展览公司、艺术园区浓园、A4麓湖艺术馆、和家网、成都市会展协会等行业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参与糖酒会、西博会、成都创意设计周等专业展会实践活动。“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创客创业商品展览会”,是本专业最大特色的校企合作实践项目。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成立于2010年,现已发展为拥有在校生415人的较大规模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实现97%,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6%,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有现代酒店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酒店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国内外高星级酒店和民宿等特色酒店中从事经营管理与服务、文化创意、项目策划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旅游职业礼仪、国学与酒店管理、酒店督导实务、前厅管理与服务、餐饮管理与服务、客房管理与服务、酒店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信息化、主题酒店打造、乡村民宿打造与经营等专业课程,并开展餐饮、前厅、客房、酒店信息化等各岗位各环节的技能实训。
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
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于2016年开设。经过5年建设发展,现已培养2届毕业生,为社会输送近百名景区及旅游行业相关从业人员,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备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在旅游景区、主题公园、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行社等单位从事智慧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文化创意、项目策划和接待服务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旅游资源评价、巴蜀旅游文化、智慧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景区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识图与制图、景区文化打造、景区新媒体运营、景区策划实务、景区营销实务、景点导游等专业课程,并开展景区各岗位、各环节的技能实训。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专业成立于2016年,现有在校生187人。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实现96%,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85%,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一致好评。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培养具有休闲体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休闲运动实践能力,为休闲度假会所、高尔夫会所、运动健身俱乐部、体育场馆、户外拓展训练机构、政府或公益机构从事健身指导、活动组织策划、企业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开设运动人体学、体育产业经济、休闲管理与俱乐部运作、体育赛事策划、高尔夫运动与服务、游泳运动与服务、健身健美、运动与养生、文化休闲与养生及各球类运动,掌握各运动的技能与规则,开展相关岗位的技能实训。
文化商学院
文化商学院遵循学校“以德育人、以文化人”教育理念,以打造“懂文化、能经营、会管理、擅服务”的文化商人为目标,着力开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基于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群组建,现开设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移动商务4个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700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及客座教授9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4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70%。
学院贯彻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思想,实施以“能文善商、三创联动”为核心的创新创意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以“实例、实训、实景、实战”为内涵的“4R”实践教学模式。学院现有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新媒体营销、商务谈判、业财一体化等9个校内实训室,拥有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成都分行等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项,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4%,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前身为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是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本专业为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首批“骨干专业”、省级示范培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央财政“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支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满足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中小型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活动策划、文化市场运营等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文化产业运作规律和文化市场经营特点,具备创意策划、数据分析和创新创业等能力,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文化活动策划和执行、文化创意企业行政管理和新媒体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文化产业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市场营销实务、文化创意产品策划、企业经营管理实务、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广告实务、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新媒体营销等;与多家省内文化企业合作开展文化项目策划与管理实训等真实企业项目实践课程。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于2006年,是学校首批重点专业,是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群的基础专业。本专业积极践行校企合作育人,与优质企业联合成功举办八届校园营销大赛,该比赛活动被评为“校园文化品牌优秀项目”。教师团队多次荣获省级教学竞赛大奖,多次带领学生获国内省内技能竞赛奖项。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满足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面向中小型文化生产与销售企业、文化服务企业及其相关领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市场认知、数据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沟通传播和组织管理等能力,从事销售推广、市场开发、营销策划及客户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创新创意基础、文化市场营销实务、文化市场调研与预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广告策划实务、产品创意策划、分销渠道设计与管理、品牌营销、新媒体营销、商业项目孵化实训周、商业美学、营销沙盘实训等。
大数据与会计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前身为会计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群的支撑专业。本专业学生多次在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中获奖。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满足现代“大智移云”环境下企事业单位运营对财务核算和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面向各类中小微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相关会计准则、税收法律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与财务大数据分析等理论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从事资金出纳、会计核算、税务管理和财务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分析、税务会计、python财务应用、金税财务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会计信息化、审计基础与实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各岗位实训等。
移动商务
移动商务专业开设于2021年,是文化经营管理专业群的支撑专业。移动商务作为新技术条件与市场环境下的新电子商务形态,是通过移动通信设备与无线上网技术结合所构成的一种电子商务体系,随之产生的各种电子商务活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以满足信息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对移动商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面向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制造业、零售业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运营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移动商务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等职业能力,从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微信营销、新媒体营销、渠道拓展、商务平台设计与制作、产品和品牌视觉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创新创意基础、文化市场营销实务、文化市场调研与预测、移动商务概论、移动商务视觉设计、新媒体受众心理与行为解析、移动商务文案写作、移动商务运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移动商务推广、微信营销、移动商务项目实战等。
非遗与巴蜀文化学院
非遗与巴蜀文化学院是致力于培养非遗传承、文化资源开发、从创意与策划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下设文化创意与策划、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中文四个专业。学院秉承巴蜀文化资源开发和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以“巴蜀文创”为核心,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中华文化研发、保护、传承、传播人才。学院具有一批敬业爱岗、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的师资队伍,屡次获得如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7年荣获四川省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传承3D打印教育中心”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体验空间”、“非遗文创π空间”等多个对外交流平台和校内外实训中心,与多家大型文化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学生就业实习协议,近五年来就业率达90%以上。
文化创意与策划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掌握文化创意与策划,文化产品、活动、品牌的创意与策划,以及新媒体营销与推广等基本知识,具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创意策划、设计制作、传播与推广等能力,从事文创行业或企事业相关岗位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成长型文化创意策划人才。主要面向各中小型文创企业、设计公司、基层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保护机构、大中型企业相关岗位、文创自主创业企业等,从事文化创意策划、设计制作、项目营销推广等岗位,并能自主创业。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主要开设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创意文案写作、新媒体营销实务、创意思维与表现、传统图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文化产品设计与开发实务、文化品牌创意策划实务、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手工技艺等课程,以及传统拼布、刺绣、古代首饰、竹纸、水墨画等共计10余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室课程供学生选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意与策划能力。本专业拥有非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文创π空间,下设民族文化传承3D打印中心、VR虚拟体验空间等,从创意激发、创意设计、创意生产、创意展示等环节实现文创设计全流程再现,打造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高新技术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意、策划、设计环境。与此同时,学院与文创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对学生的行业实践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专业就业率达95%以上。
服装与服饰设计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服装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以及服装陈列与营销管理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深入了解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具备较强的服饰产品开发、服装制版、成衣工艺、品牌营销、生产管理等能力,能在服装企业、艺术教育机构以及文创设计机构等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复合人才。毕业后可从事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版型设计、服装工艺设计、服装陈列设计、服装买手、网络编辑、服装产品运营、服饰产品设计等相关岗位工作。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素描与速写、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构成基础、服装设计基础、时装画技法、立体裁剪、服装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专题设计与制作、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配饰设计与制作、服装陈列基础、服装CAD、服装表演与化妆、服装零售终端运营与管理、毕业设计等。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校内为学生提供服装设计和服装制作的专业级设备、场地,建有专业画室、服装设计实训室、服装制版实训室、服装缝纫实训室、服装陈列实训室,校内外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创意活动,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并与省内地方政府、西南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知名服装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以此为支撑建立了多家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优质学习和实践实训创造了良好条件,专业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获得社会好评。
中文
◇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适应四川基础教育(尤其是县、乡基础教育)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掌握现代与古代汉语、古今中外文学史及其代表作品、文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语文教学法等基础知识,具备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用与创意文体写作、传统文化资源策划开发等能力,能够胜任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师岗位,以及在各中小型文创企业、基层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非遗保护机构,从事文案策划与撰写、文秘等岗位高素质复合成长型汉语人才。
◇专业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有:本专业主要开设有写作理论与实务、创意文案写作、教学设计、教师口语交际、校本课程创意与策划实务、新媒体营销策划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育与美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本专业开设了三笔字、简笔画、说课、试讲、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包含传统拼布、刺绣、古代首饰、竹纸、水墨画等共计10余门。通过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与各类文章、文案写作能力。
数字艺术学院
数字艺术学院是在学校第三次创业正式启动之时,在吸纳并整合动漫学院以及相关设计类两个专业组建成立的。建院后,学院确立了“数于艺、尚于美、游于道”的院训,围绕“回溯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以群建院”办学思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文化创意设计人才,致力于构建跨设计域境的数字艺术学院。
学院现有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5个专业。学院现在册学生1324人。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过硬,实践能力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教师队伍和一大批校外行业专家,教授和创意设计大师为客座教授,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 创新教师进企业实践,将教学与实训实践融合“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5%。
学院以“民艺数字化衍化与生产实训中心”项目申报2020年省文宣资金,将民艺数字化可视化呈现纳入重点,挖掘整理四川本土民间手工艺、非遗项目、旅游产品并给予数字化转化,通过搭建线上民艺展示馆、民艺教学资源库以及线下新媒体对民间技艺的解构等形成辐射专业群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手段。
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建成包括ACG衍生品制作实训室、游戏衍生品开发实训室、三维模型实训室、三维数字展示实训室、创意策划与展示实训室、游戏创意策划实训室、产品创意策划实训室、后期渲染实训室、造型基础实训室、动作捕捉实训室、陶艺工坊实训室等专业技能实训室及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现与成都文旅集团、西村造物圈文创、四川斑专文创、古猫文创科技等二十余家文创企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协和街办锦江路四段399号
官方电话:028-64551517,028-8576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