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本科(普通教育)
本专业于1992年设立,1993年正式招生,2002年1月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00年获批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下设资源、环境、贸易战略与政策、世界区域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国际投资、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港口经济与贸易、货物进出口实务等六个培养方向,2002年正式招生。2010年首批获批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2011年在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内设立区域创新与国际经济合作博士方向,2014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科研体系,在资源、环境、贸易战略与政策、世界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规制、国际贸易救济、碳汇贸易、水产品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实证计量经济学、港口经济与贸易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在山东省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2019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专业。 本专业共有任课教师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6人;师资国际化水平较高,专任教师7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80%以上具有博士(后)学位。名师名家包括:戴桂林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现为学院副院长,985国家社科重点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2008年聘为三级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9年入选山东省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名师首批代表。获得国家发改委、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社科、山东省软科学及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教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项。兼任山东省教指委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农业部渔业贸易政策跟踪专家组专家、中国《太平洋学报》(CSSCI核心期刊)副主编、山东宏观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海洋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WTO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青岛仲裁委仲裁员等;邵桂兰教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贸易规制、国际贸易救济、碳汇贸易、水产品国际贸易等,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全国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成员、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等科研项目等20余项,在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师资详细情况请见如下网址:中国海洋大学官网首页-院系设置-经济学院-师资队伍-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专业特色和优势:地缘发展优势。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山东省乃至中国北方的贸易中心,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培养方案与山东及青岛“一带一路战略节点”等战略规划紧密衔接,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注重人才国际化能力培养。目前举办了全日制全英语授课国际商务硕士留学生班、全日制全英语授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留学生班、全日制中文授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留学生班、全英语授课留学生短期班-中国国际商务班(ICBP)、中印全英语授课留学生高级MBA班,累计培养“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近1600人,形成了良好的留学生教育品牌,扩大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2017至2019年,该专业连续组织了三期“一带一路先锋营”,85名同学赴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经济学院学习、调研。伴随大量留学生的培养和中国学生的赴外学习,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显著提升了中国海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国际化素养。目前本专业已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挪威、澳大利亚、捷克、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近二十所大学具有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流机会,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涉海国际经贸研究特色较为突出。以高水平涉海国际经贸研究反哺教学,提升学生涉海国际经贸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课题以及学生的毕业论文具有较为明显的海洋特色。 本专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秉承“厚基础、宽口径”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基础宽、素质高、有专长、国际化”、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熟练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胜任国际经贸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